天然露骨料透水轻质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总结汇报
一、技术背景与创新性
传统不透水路面占城市交通用地70%以上,路面积水渗透导致基层软化、沉降和开裂,严重影响道路耐久性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本工法创新性提出天然露骨料透水轻质混凝土路面结构,具备以下优势:
透水储水一体化:通过半连通孔隙结构快速渗水,基层设置储水装置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。
结构稳定性强:采用加固架连接土质层与碎石层,连接架衔接双层透水混凝土层(填充沥青胶),大幅提升抗沉降能力。
生态环保:减少扬尘、降低噪音,支持海绵城市建设。
技术认证:获实用新型专利(ZL 2022 2 0197916.0),经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查新确认为省内首创。
适用场景:市政道路、公园景观道、停车场、国省道等。
核心结构(自下而上):
夯实土质层(40cm深)
碎石层(30cm,10–20mm级配)
防水混凝土层(波浪形接口增强咬合)
双层透水混凝土层(70mm厚,5–10mm骨料)
工艺创新点:
储水系统:收集雨水灌溉路侧绿化,提升资源利用率。
防沉降设计:加固架(土质层-碎石层)与连接架(透水层间)协同增强整体性。
全流程:场地规划→测量放样(±5mm精度)→截面夯实→路缘石安装(15cm×40cm)→底基层(无纺布+碎石)→基层→面层→养护。
关键操作要点:
基层施工:
滑槽加装振动器,解决透水混凝土流动性差问题,减少人工刮料成本。
碎石层压实后铺设透水混凝土,控制厚度70mm,耙子摊平。
面层施工:
路缘石加垫片防溢浆,钢管滚压至与路缘石齐平。
切割伸缩缝释放应力。
养护要求:覆盖养护7天,保持表面清洁。
劳动力组织(高峰期):
土方工30人、混凝土工25人、铺装工20人、绿化工35人,总投入超100人。
主要设备:
压实设备:钢轮压路机(8–15t)、振动压路机(12t)。
运输设备:自卸车(12t)、载货汽车(4–15t)。
专用机械:滑槽振动器、混凝土振捣器。
质量控制标准:
遵循《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》(CJJ/T 135-2009)等5项规范。
材料进场双重检验(自检+监理复试),搅拌需双机并行保障均匀性。
经济效益:
延长路面寿命50%以上,降低维修成本30%(以杭州横潭路工程为例)。
社会效益:
储水系统节水30%,用于绿化灌溉;透水结构降尘20%,助力生态城市建设。
应用案例:
横潭区块道路工程(2020–2024):解决基层渗水导致的沉降开裂,提升道路抗压性。
萧山西兴路工程(2021–2022):树池增设泥沙过滤网和吸水棉垫,防止管道堵塞,减少水分蒸发50%。
本工法通过结构创新(储水系统+多层加固)和工艺优化(振动滑槽、精准养护),显著提升透水路面的耐久性与生态效益。未来可在海绵城市、市政改造项目中推广,推动绿色基建发展。
附件:
专利证书号:ZL 2022 2 0197916.0
查新报告编号:202433B2105680
应用工程清单:杭州横潭路、萧山西兴路项目
电话
400-811-0201
139-0225-0565
刘经理
刘经理
公众号
企业文化
施工案例
手机站
手机站
小程序
小程序
邮箱
2431773475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