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发光路面结构可理解为“会自己发光的艺术地坪”,核心是通过胶粘石层嵌入发光材料+智能灯光布局实现节能美观的道路照明。以下分结构解析、工作原理、案例说明三部分介绍:
基础承重层(从下到上):
碎石打底(180-220mm):相当于地基排水层,防止积水
混凝土基座(90-120mm):提供平整承重平台
胶粘石装饰层(10-30mm):用彩色石子+粘合剂铺设,形成美观表面
核心发光层(图2):
自发光带:在胶粘石层切割出弧形/S形凹槽→填充亚克力蓄光石(白天吸光,夜晚自发光)
辅助灯带:在路面两侧间隔设置卡槽式地灯(与发光带交替分布)
→ 形成“主动发光+被动蓄光”双照明系统
时间段 | 发光机制 | 效果 |
---|---|---|
白天 | 太阳光照射蓄光石 → 储存光能 | 路面呈现艺术曲线(如图2弧线) |
夜晚 | 蓄光石释放冷光源(蓝绿色) | 基础照明无需耗电 |
深夜 | 地灯自动补光(耗电极低) | 增强照明安全性 |
✨ 关键创新:
凹槽设计不破坏结构强度(仅切割10-30mm表层)
弧线排布增加发光面积30%以上(对比直线槽)
地灯与发光带间隔布局→避免光污染+节省灯具
原状:夜间需开36盏路灯(年电费¥8万+维修频繁)
痛点:灯光刺眼影响景观,树干遮挡形成暗区
铺设流程:
碎石层200mm + 混凝土层100mm → 压实基础
胶粘石层20mm(蓝灰色石子)→ 预留 S形凹槽(宽5cm)
填充蓝色蓄光石 + 间隔2米嵌入太阳能地灯
效果对比:
指标 | 改造前 | 改造后 |
---|---|---|
年耗电量 | 1.2万度 | 0.1万度(仅地灯) |
维修次数 | 15次/年(换灯泡) | 2次/年(更换蓄光石) |
游客投诉 | 每月3-5起(太暗) | 0投诉(均匀柔光) |
节能90%:蓄光石零耗电,地灯可用太阳能
安全升级:无眩光、无暗区(实测照度均匀度>0.7)
艺术价值:支持定制波浪/花瓣等发光图案(见图2)
维保便捷:单块蓄光石更换成本<¥5
这种路面如同“会呼吸的光带”,尤其适合公园步道、小区景观路、商业街区等对美观和节能有高要求的场景,真正实现“越走越亮”的沉浸式体验。
电话
400-811-0201
139-0225-0565
刘经理
刘经理
公众号
企业文化
施工案例
手机站
手机站
小程序
小程序
邮箱
2431773475@qq.com